【防疫情 健心理】|| 提高心理抗战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0-02-08 19:21:06 来源: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关键时期,较长时间隔离式自我防护是最低成本、也是最有效的举措。疫情的发展与防控措施打破了我们常规生活与学习工作的习惯与节奏,容易引发焦虑、郁闷、恐慌等情绪。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找到适合的方法,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稳定乐观的情绪过好每一天。
一、面对疫情我们可能会产生的身心反应
(一)因害怕疫情可能产生的身心反应
1、认知上:害怕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担心疫情难以控制;担心就医困难、物资短缺等。
2、身体上:头晕、胸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不舒服等。
3、情绪上:恐慌、害怕、担心、焦虑、压抑、情绪波动较大等。
4、行为上:频繁刷屏查阅疫情的相关信息,反复过度清洗消毒、测量体温等,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等。
(二)因久居家中可能产生的身心反应
1、认知上:由于外出活动减少、无法走亲访友显得很无聊;在家待着无事可做,不如睡懒觉、打游戏等。
2、身体上: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不舒服、身体素质减弱等。
3、情绪上:无聊、枯燥、压抑、孤独、郁闷、情绪波动较大等。
4、行为上:昼夜颠倒,生活无规律;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生活较懒散;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机体活动大量减少等。
二、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1、身体放松。每天给自己安排10到20分钟静心冥想的时间,稳定情绪,尤其对毕业班学生尤其重要。
2、觉察自己,认识自己。中学阶段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时期,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独处时间,试着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也可以学点儿心理学知识,掌握情绪调节抑制控制压力管理的方法,认识自己能有效提升幸福感,提高学习效率。
3、学会过滤信息,避免造成替代性创伤。中学生越来越关注社会时事,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关注疫情发展情况时,要避免产生替代性创伤,对自己每天读新闻的时间要有所控制,同时要注意新闻的来源,不被不实的消息左右自己的情绪。
4、利用多种方式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友谊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虽然暂时不能和朋友见面,但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和朋友交流。同时,这段难得的与父母共处的时间,更是与父母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的好机会。
5、积极的愿望清单。想想自己平时有什么想要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列个表格并选出在家里就可以实施的活动,试试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逐一完成这些活动。做一些平时可能被忽略的活动,如做家务、烹饪、下棋、书法、绘画、瑜伽等等,让生活丰富多彩,增添体验。
三、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珍惜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教会孩子科学防护。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适当进行室内运动,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强自身免疫力和应对疫情的防护力。
2、合理安排居家活动,发展亲子共同完成的项目。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充实居家生活,培养健康情趣。除了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及学习任务外,家长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与孩子共同进行,一方面缓解孩子学习上的疲劳,另一方面增进亲子感情,有助于孩子更多体会父母的辛苦。
3、正常作息,保持健康心理状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因此,家长们要在关注疫情资讯的同时,尽量保持头脑冷静,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不便利等问题,不要忽略身边的美好事物,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疫情。家长在居家期间要有积极的心态,保持读书锻炼规律作息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中学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应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并多给予孩子正面的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4、尝试更多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情绪疏导。除了关注疫情动态,家长也要学习一些心理防护知识,关注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要学会了解孩子情绪变化所反映的心理需求,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放下电视和手机,与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劳动、一起游戏,用陪伴来诠释对孩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感受到保护与安全。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心理自助,更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必要时及时向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求助。
面对疫情,学会调适身心,构建健康心理,以平稳的心态迎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愿渭城中学全体师生们都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平安走出这次疫情。
致敬奋战在第一线的抗疫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