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相约,文明为伴——让青春在文明的土壤中绽放
发布时间:2025-03-04 15:30:17 来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22班姚笛。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礼相约,文明为伴一让青春在文明的土壤中绽放》。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从《礼记》中“礼者,天地之序也”的哲学智慧,到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教诲,礼仪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
五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从孔融让梨的谦逊,到程门立雪的尊师,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礼仪文明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精神的底色。它不仅是“请、谢谢、对不起”的轻声细语,更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然而,放眼当下,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校园里,追逐打闹、乱扔垃圾、出口成脏;社会上,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更有损于社会美观。
文明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它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对自己以礼相待:整理好校服、守时不迟到,是对青春的珍视;对他人以礼相敬:自习课保持安静、归还借用物品时道声感谢,是对共处规则的敬畏;对社会以礼相守:公交车上让座、景区里不涂鸦,是对城市文明的守护。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汇聚成文明的暖流,温暖他人,照亮社会。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将定义未来社会的文明高度。
同学们,文明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未来的火种。当我们抱怨社会浮躁时,别忘了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当我们向往诗和远方时,别忘了脚下的土地正等待我们播撒文明的星光。
愿我们以礼为舟,以文明为桨,在青春的航程中,划出一道温暖而闪耀的浪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